新民客户端

飞入寻常百姓家

下载APP

让沉睡的史料焕发生活温度

《江南风俗图录》:重构百年江南烟火图景

来源:新民晚报 2025-11-02

1915年,上海一场西式婚礼上,新娘及伴娘和友人。中国人婚礼忌讳白色的习俗已被打破

1932年,上海一对新人结婚,传统中式做派

◆ 仲富兰

这套《江南风俗图录》10卷本,我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酝酿准备选题。

宋代大学者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中说:“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”强调只要竭尽全力拼搏过,无论结果如何,都可以问心无愧。这套书的出版,不敢说它会产生什么影响,但能确定的是,在它字里行间和一幅幅生动画面中,江南风俗文化得以鲜活地传播,并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深入了解这一方风土人情,我就心满意足了。

本套书籍聚焦1840—1949年间江南地区的风俗图像研究,属于图像学与民俗学交叉研究的创新尝试。由于个人阅读涉猎广泛且资料积累庞杂,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,我广泛参考了先贤时彦有关近代通史、文化史、社会史、城市史、商贸史和各种专门史等众多领域的学术成果,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多元维度,以不同视角切入历史肌理,既展现宏观进程,也聚焦微观细节,它们共同构成了理解近代江南风俗的“知识拼图”。唯有将江南风俗置于多重历史维度下观察,才能真正把握其作为“经济重镇、文化高地、民俗宝库”的独特地位,以及在近代化浪潮中“传统与现代交织”的复杂面相。

《江南风俗图录》所涉议题皆承载着历史的深沉重量。鉴于此,我尝试以“囊中取物”的方式,从每个宏大议题中撷取几个微观视角,以轻松舒缓、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完成书写,除了在必要处随文标注引文外,我选择以核心文献类别的梳理为纲,将其附录于别册。希望这份文献梳理能为对百年江南民俗图录感兴趣的读者,提供一条深入学习的路径与继续探究的线索。虽然有些摄影作品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传播链条,拍摄者、收藏者与最终发布者并非出于同一人,但只要能比较生动地反映江南民俗的一些细节,本书也予以收录。

为了更鲜活地表达江南风俗,我想到了风俗阐释与图照及竹枝词的结合,力求将这本图录编撰得更好看一些。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轻松阅读,我没有采用传统学术专著的深度考据风格,而采用了散文随笔的表达方式,试图以亲切、浅白的语言与大家交流,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,实为抛砖引玉之举。

相关链接

《江南风俗图录》是以3200余幅珍贵历史影像为核心的民俗巨著,开创“图像+文献+文学”的研究新范式,全景式重构百年间江南民间生活图景。

这套书以十大主题分卷,搭建起江南民俗的完整谱系:从风味饮食的稻麦鲜香、服饰冠履的经纬讲究,到民居建筑的黛瓦粉墙、行旅交通的舟楫马蹄;从生产商贸的市井吆喝、文教卫生的蒙学医案,到娱艺体育的丝竹竞技、人生礼仪的婚丧嫁娶,再到岁时乡情的节令流转……每一卷皆以“老照片+民俗画作+江南竹枝词”形成互文叙事,生动还原市井烟火气与传统节庆,让沉睡的史料焕发生活温度。

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.cn ©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Tech-VM-22-20-rockylinu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