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民客户端
飞入寻常百姓家
厉苒苒
这几天,要说最火的一个动物,莫过于十五届全运会吉祥物“喜洋洋”“乐融融”。两只中华白海豚凭借憨态可掬的外形、欢快可爱的动作、灵动鲜活的气质,备受人们喜爱。甚至还被指豚为鸡,因神似粤菜名品“白切鸡”“豉油鸡”,被网友亲切称为“大湾鸡”。
综合运动会的吉祥物火爆并非首次。3年前的北京冬奥会,那个裹着冰壳、憨态可掬的“冰墩墩”曾在一夜之间成为顶流。从“冰墩墩”到“大湾鸡”,我们可以发现大型体育赛事的吉祥物,正悄然从静态标识蜕变为具有人格魅力的“社交达人”。
可爱,是一种世界语言。吉祥物走红背后,证明了“萌”所具有的跨文化、跨年龄的穿透力。
如今赛事的吉祥物已不再是被动等待关注的符号,而是主动走进大众日常的伙伴——在短视频里翻滚,在表情包里撒娇,在网友二次创作中焕发新生。这种转变,不仅是体育营销的升级,更是体育文化与大众情感共鸣的深度进化。
“大湾鸡”的走红,可以说是网友赋予的“岭南烟火气”昵称,反而让吉祥物更接地气、更具生命力。此次全运会吉祥物成功实现了从“被设计”到“被共创”的转变。当武校的孩子们在皮套里自由发挥,当网友们积极参与“梗创作”,当体育明星也纷纷盖章认定“大湾鸡”的昵称时,吉祥物已不再是冰冷的官方符号,而是成了全民共创的情感载体。这种文化认同与幽默感的结合,正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最自然的流露。
从“一墩难求”到如今的“一鸡难求”,全运会开幕后,吉祥物相关文创产品引发消费者购买热潮:开幕式背包在二手平台挂出了翻倍高价,周边产品线上、线下实体店卖爆,全国各地网友纷纷求购……吉祥物经济的火爆背后,也是体育赛事与大众情感连接方式的革新。这种现象印证了当代消费的新特质: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本身,更是其承载的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。
从冬奥到全运,这场由吉祥物“萌势力”引领的传播革新,正在让体育赛事跨越赛场边界,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。这也让我们明白,当体育赛事放下身段、拥抱大众,体育精神将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