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民客户端
飞入寻常百姓家
王丽娜
当寒风掠过小区的绿地,转瞬凝成一层薄霜,街巷里的梧桐树落尽了残叶,便知小雪时节已至。而屋内的烟火气,却正随着美食的香气愈发浓郁。
当天的一大早,厨房里妈妈早已忙活起来。瓦盆里码着刚从菜场挑回的青萝卜,她戴着老花镜,将萝卜切成均匀的细条,撒上粗盐反复揉搓,直到渗出透亮的汁水。“小雪腌菜,藏住一冬的鲜。”妈妈一边把挤干水分的萝卜条装进玻璃罐,一边念叨着老话。她会按比例加入白糖、生抽和少许白醋,再放几片陈皮提香,最后压实封口,贴上写有日期的便签。玻璃罐里,青白色的萝卜条在调料中慢慢浸润,不出几日,就会蜕变成酸甜爽脆的腌菜,成为餐桌上最解腻的佐味。
当我如同平常一般到单位食堂用早餐,一款不起眼的圆饼吸引了同事的目光。“这是什么呀?看着像煎年糕又不太像。”“表面焦焦的,里面是咸馅吗?”一连串的疑问,让我想起初来上海时,办公室有位同事从家中带来的这道美食让大家品尝,这也是我第一次认识这道点心。现在,我端着餐盘加入刚才提问的同事餐桌,笑着解释:“这是塌饼。农家塌饼,与方言‘太平’谐音,寓意‘太太平平’。以前上海乡村里,小雪腌完咸菜就爱做这个,暖身又顶饱。小雪前后吃最应景啦。”说着,我咬下一口,外皮焦脆微韧,内里的糯米皮裹着鲜香的咸菜肉末馅,熟悉的滋味在口中散开。同事们也夹了塌饼来尝,纷纷点头称赞:“原来这么香!”食堂的阿姨在旁边笑着对我说:“本地人爱做塌饼,没想到你也认识。”是的,我爱吃塌饼,但我并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不过从大学毕业到镇里工作,这里俨然已经是我的故乡。这座城市的烟火气,早已融入我的日常。就像这咸菜塌饼,如今已然成了节气里最牵挂的暖意。
沪上的小雪没有北国的凛冽,同样有着藏在烟火里的温情。一罐腌菜,一块塌饼,不仅是季节的馈赠,更是上海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滋味,让每一个寒冷的冬日都充满了熨帖人心的暖。那些藏在食物里的地域记忆,都让我明白:家乡从不是固定的坐标,这些藏在烟火里的味道,不仅是季节的印记,更是家人的牵挂与生活的温情,让这个冬日变得格外绵长而温暖。